内容页搜索

清光绪年间,北厍始办新学。民国时期,北厍开始创办国民学校。民国37年(1948年),北厍地区有国民学校11所,共有学生654人,另有私立小学1所,私塾15所。

新中国成立后,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教育,贯彻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。农村的教育事业迅速发展,许多村开办小学、幼儿班,公社开办农业中学和北厍中学。60年代中期,又兴办耕读小学,后期出现一批“戴帽子”初中。

19759月,东风大队创办农业业余大学。1977年,北厍中学成为一所完全中学。1984年,北厍镇成人教育中心校成立。

19931月,北厍镇通过省教委九年制义务教育达标验收。

1995年,全镇有中心小学1所,农村小学18所,共有小学生1789人;镇中心幼儿园1所,村办幼儿园31所,入园儿童962人;完中1所,学生1208人;成人教育中心校1所。

1996年后,北厍镇开始逐步撤并村校和村幼儿园,这些被撤并的村校、村幼儿园分别向镇中心小学、镇中心幼儿园和中心村的村校、中心村的村幼儿园集中。政府投入200万元易地新建北厍中学。1998年,政府投入100万元扩建中心幼儿园,北厍镇通过江苏省教育现代化乡镇验收。

20019月,吴江市流动儿童少年幼儿北厍教育点成立。 200212月,北厍中心幼儿园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江苏省示范性实验幼儿园。

2003年,北厍中学通过省示范初中验收。是年,全镇有幼儿园15所(镇中心幼儿园1所,农村幼儿园14所),入园幼儿581人,教职员工44人;小学4所(中心校1所,村校3所),班级50个,学生2139人(中心校1874人,村校265人),教职员工121人;初中1所,班级24个,学生1086人,教职员工81人。

19589月,北厍公社各大队办起幼儿园(班),全社办112所(个),入园幼儿2346人,占应入园幼儿87%。配备保育员210人,主要在农村大忙期间照管儿童,时办时停,不讲究教育质量。1961年全部停办。

70年代初,为加强农村幼儿教育,公社投资在黎星、金星、战斗、银星、东浜等大队开办幼儿班。每班招收幼儿1520人,每班教师1人。1974年,北厍公社中心小学开设幼儿班,设幼儿园负责人。至70年代末,已有80%的大队办起幼儿班。

1983年,乡中心小学幼儿园更名为北厍中心幼儿园。中心幼儿园负责对农村幼儿园(班)教学业务的指导和管理。1986年起,幼儿园按年龄分班:34岁进小班,45岁进中班,5岁至入小学前进大班。开设语言、常识、计算、美工、音乐、体育6门课程。

1990年,全镇村村办幼儿园(班),其中黎星、汾湖、东村、北珠4个村各有2个班。全镇34所幼儿园,人园幼儿617人。

19959月,全镇幼儿园27所,班级40个,教职工60人,入园幼儿962人,占幼儿总人数的94%。班班有1个较为宽敞明亮的活动室,内有配套桌椅,教学器材和幼儿玩具。

1996年后,农村幼儿园的入园生源逐年递减,全镇区域内的幼儿园布局作调整。按片区设置多村共建的幼儿园,集中教育资源,便于管理,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。是年,国家教委颁发《幼儿园教学纲要》,幼儿园开设语言、计算、美术、常识、音乐、体育等课程。并要求开展各类游戏,活跃幼儿在园学习生活。

1997年,全镇27所幼儿园,班级39个,入园幼儿1015人,教职工64人。

1999年秋,苗苗幼儿园(民办)始办,园址在北厍镇区梅东路中段,与北厍中心幼儿园近邻。负责人梅丽英兼任教师(保育员)。19992003年,入园儿童每年在30人左右。

20003月,小蝌蚪幼儿园(民办)始办,园址在北厍镇区小商品市场东侧,系利用私房的大客厅和庭院作为教学场所。负责人兼教师葛燕,入园儿童每年在40人左右。

20019月,吴江市流动儿童少年幼儿北厍教育点始办,学校设1个幼儿班,30人,在该幼儿班就读完后,即可升入该校一年级学习。

20039月,全镇有中心幼儿园1所,班级9个,入园幼儿301人;农村幼儿园14所,班级14个,入园幼儿280人;民办幼儿园3所,班级3个,入园幼儿108人。